【科普】不要把“过度喂养”当成“能吃是福”

2024-06-12 13:24:21

次阅读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将为广大宝爸宝妈们倾情推出儿童疾病及生长发育相关科普知识连载--“家有儿科医生系列篇”,助力千万家庭育儿道路上不迷路,让宝爸宝妈们科学、轻松、开心地养娃。

不要把“过度喂养”当成“能吃是福”

宝宝过度喂养是现代家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少家长因为爱孩子,总是想给宝宝多吃点,但往往忽略了宝宝的实际需求,反而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什么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孩子补充的能量和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正常需要保持代谢稳态的需求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度喂养就是宝宝因摄入过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宝宝过度喂养的表现有哪些?

1、睡眠不安稳,经常夜啼

过度喂养会让宝宝肚子不舒服,睡觉的时候翻来覆去踢被子,睡觉时突然大哭,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白天反应不是很明显,晚上反应很大,很难睡一个整夜觉。

2、频繁打嗝、溢奶

婴幼儿肠胃很小,胃酸分泌量也很少,无法容纳和消化过多的食物。宝宝经常性的溢奶,拍嗝也无济于事,那可能就是过度喂养了。

3、便便形态不正常

通常小婴儿每天3~6次的大便,次数少说明孩子吃得少;次数较多,且大便中伴有水样稀便,发绿,有泡沫或酸腐味的情况,那就很可能是过度喂养了。

4、频繁的肠胀气

无论孩子是否有吃奶,连续数天、每天多次肠胀气(宝宝经常肚子鼓鼓的,还很爱大叫哭闹,双腿乱蹬),很可能是过度喂养导致宝宝积食引起的。

飞机抱、做排气操或者喂奶后拍嗝可以缓解宝宝因肠胀气引起的疼痛。

5、体重短时间不增反减

一周岁以内的宝宝,每个月体重都会稳步上升。如果宝宝吃得不少,但体重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少,那可能就是过度喂养引起的脾胃受损,肠道菌群紊乱,营养无法被吸收,因此宝宝体重降低。

6、抗拒吃奶、拒食、推开食物

婴儿会用一些动作来表达“我已经吃饱啦”,如果在喂奶的时候,宝宝出现了抗拒或者用手推开的动作。就说明他已经吃饱了,这时候就应该停止继续喂养。

三、过度喂养的危害?

1、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引起消化道紊乱。

2、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展为大脑疲劳甚至大脑早衰。

3、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

4、长期过度喂养会导致肥胖。

四、宝宝的胃有多大?

1~3天:樱桃大小  5~15ml

3~7天:草莓大小  25~50ml

7~30天:小柠檬大小 60~120ml

1~6个月:毛桃大小  120~240ml

宝宝的肚子很小,过度喂养可能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腹泻、肥胖等问题。而且,过度喂养还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口味偏好,让宝宝对健康食品产生厌恶情绪。


五、如何防止宝宝过度喂养?

1、别盲目地过早添加配方奶

过早盲目添加断奶食品或者高盐、高蛋白食品是导致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

母乳喂养的宝宝,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会明显下降。

2、配方奶喂养的需要按照比例冲调

1勺奶粉是指1平勺,千万不要冒尖尖!按需喂养,一次奶量没吃完,不要强迫让宝宝把剩余的奶喝下去。

3、让孩子多运动

多陪孩子玩游戏,动动四肢,活动会消耗能量、促进消化。

0~3岁宝宝奶量表

 

图片


来源:吉林省妇幼保健院